数控机床:追溯其诞生之源
1947年,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家维茨尔(W.H.Witzel)提出了数控机床的概念,并设计出第一台数控铣床。1958年,北京第一机床厂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台数控铣床——X53K1,而实际上我国直到70年代中后期,才全面启动数控机床研制生产工作。此后数控机床技术不断发展,逐渐成为了制造业的重要支柱,享有“工业母机”之名。
全球第一台数控铣床
真正属于中国机床发展的时代,始于 2002 年中国正式加入WTO,创世纪集团也于这20年间实现了快速发展。到2023年,中国已稳坐全球最大的机床生产和消费市场,产值位居全球第一,占全球机床产值的31.4%。
中国机床逐渐崛起,迎“创世纪”之风
回顾创世纪集团成立的20年,从最初的火花机生产,到后来的数控机床研发,期间不断提升业绩,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,于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。在此后的数年里,持续整合业务,优化自身研发水准,如今已成为国产数控机床领域龙头的企业。
(资料来源:前瞻产业研究院)
“实现向高端数控机床领域的快速切入”是创世纪集团长期发展的目标。为何创世纪会选择高端市场?可以通过这样一组数据来看。截至2023年,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床生产和消费市场。2023 年,我国机床产值达253亿欧元,占全球机床产值31.4%。中、低端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分别为65%、82%。但在更能体现整体发展水平的高端数控机床领域,国产化率仅为10%,这意味着想要实现“中国机床”这一品牌的真正价值,就必须攻克仍有巨大发展前景的高端市场。而创世纪作为行业的头部企业之一,为国产数控机床的高端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,实现行业赋予的责任势在必行!
20载风雨兼程,持续向高端迈进
随着机床“国产替代进口”趋势的日益凸显,“高速、精密、智能、复合、多轴联动”等功能成为了对国产高端机床新的要求。这些技术的掌握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和积累,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目前的研发费用还相对较少。
创世纪集团深知技术研发对于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性,近年来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加。2023年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为1.39亿元,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接近4%,在国内数控机床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。
创世纪集团还依托“一站一室两中心”(深圳市院士(专家)工作站、智能精密加工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、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深圳市企业技术中心)四个高端研发创新平台,持续进行技术研发, 为产品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保障。在高端机床产品研发上,创世纪集团基于深厚的技术积累,目前旗下各品牌已向市场推出多款五轴产品,并均已实现批量出货。
→明星五轴产品速达
针对 3C 领域高速高精加工需求,台群精机五轴联动钻铣加工中心T-500U具有高速度及高刚性,集钻孔、攻牙、铣削等加工为一体,可实现五轴联动,一次装夹对复杂曲面、复杂腔体多面高速、高精度加工。
随着一体压铸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,台群精机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G-VU2040作为一体化压铸的高端配套产品,主要应用于复杂零件加工、铝及其合金加工。
针对新能源汽车前后副车架,纵梁等压铸零件加工,NESIS,卧式五轴加工中心 H-1560U的直线轴采用“箱中箱”结构,在保证机床的刚性基础上减轻了运动部件重量。X\Y\Z 三轴丝杆采用大螺距中空冷却设计,Z 轴采用四滚柱导轨设计,可以确保加工时的重负荷能力,实现高效稳定加工。
NESIS,立式五轴加工中心V-800U,可加工材料覆盖碳钢、不锈钢、钛合金等多种类,主要应用于船舶、精密模具、汽车制造等行业,充分满足中、小型尺寸不同规格精密零件需要五轴设备加工的需求。
霏鸿智能推出的五轴联动铣车复合加工中心FH100P-C,具有高精度、高速度及高刚性,可以实现一机多用功能。立卧转换,可铣可车,一次装夹实现多工序、多角度加工成型。
随着创世纪的产品品质和研发实力提升,如今集团的“朋友圈”也越来越大,在新能源汽车,消费电子、5G通讯、航空航天等领域均拥有优质合作伙伴。未来,创世纪集团将持续发力高端机床研发,期待与广大合作伙伴一同谱写属于“中国智造”更广阔的未来!